被压抑的写作欲望

时常感觉到进入大学以来自己的写作欲望在被压抑。其实不全怪时间,很多时候我有时间去写作,只是写作不再成为一种生活习惯,不再像高中那样stand the position to be almost the only way I can relax myself。

在高中的时候,对于我而言,排解郁闷、孤单、压力的一个方式就是躲到图书馆里,坐在一个“阴暗潮湿的”角落,开始回忆、感受、书写,填满我日记的一页页纸。我过于依赖我的日记、我的书写、我的感受,以至于每次感觉坚持不下去想要呐喊、哭泣、放弃的时候,我都会“发动写日记技能”来获得一点能量值。而在走出图书馆的时候获得一身轻松和一些正义感、使命感。

被压抑的写作欲望还在于纸质书写不再流行,电子稿在写作速度、存储、传播的方便程度等方面都完胜纸质写作。在我看来,纸质写作因为它的物质属性而更加私密,更加personal,比如不容易传播,携有个人的字迹、笔力特征等等。或许这是为什么在进入大学之后,我更少地去记录自己的情感,并感到没有地方可以发泄的一个原因。

当进入大四以来,创业、毕设、提前进入课题组做科研等等事情的压力开始堆积时,我常常感到无法静下心来,花一整天的时间读文献、写代码,我会觉得在一天终了的时候的状态是空空如也的脑袋和疲惫的身体,这会让我感到挫败,meaningless。或许我们总是需要一些输出,在一路上留下一些里程碑,我们才拥有前进的动力,我们才在持续的认识自己。我们才意识到这一点,我们的思想是有价值的,我们记录,书写,过去的每一天都不止是过去式,它在未来被反反复复的以另一种方式呈现,虚无的东西得到了物化,成为自己的一件作品。

所以我开始写blog,或许也是想找回一点曾有的字斟句酌的快感。

当阅读不再成为一种习惯

我曾经沉迷于西方的神话、抽象的叙事,神秘的意象。我在午休阅读时间学到这些,又在往返食堂的路上回想、联系诡谲的虚构场景和现实。曾经在紧迫的学习生活中寻找宁静的方式是例行阅读。在我看来午休起到一个反作用,醒来之后反而会更加疲累,并且消磨掉一些受刑的意志。所以进化掉午休时间,选择在场景安静下来的时候看一篇诡谲的虚构故事成为一个惯例。

我就是在这里走进恐龙世界,流沙的意象,与追忆似水年华的短篇产生共鸣,迷恋上加缪和阿尔及尔之夏…

步入大学之后,我再也没有这样的午后,我的书籍在宿舍的架子上成了摆设,被灰尘栖宿,和乱七八糟的实验报告、纸质文档交错堆叠在一起。这种最原始的生活方式,在高中几乎无法接触电子产品的时候寻求peace的唯一方式,现在仔细想来,或许反而才是于我而言更适合的。


<
Previous Post
Machine learning(1)
>
Next Post
Forward and inverse kinematics solution